针对当前户外健身器材亟待监管的现状,2017年4月,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《户外健身器材配置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和自印发之日起正式实施。
《办法》出台恰逢其时
我国户外健身器材主要是指“全民健身路径”和“农民体育健身工程”提供的器材。目前,全国户外健身器材安装总量已达330万多台。但由于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,也带来了负面影响。比如,采购中片面追求低价、验收环节缺失,导致质量不合格;设备采购方、供应方、使用方、监管方职责不清,导致安装使用不规范、“重建设、轻管理”。 “有建无管”等问题逐渐显现。
除了设备本身损坏无法及时修复外,使用说明书缺失也很常见。很多健身场所,本应放置在醒目的位置的警示牌却缺失,甚至有的器材本身的铭牌也不完整。这样,当人们面对相对复杂的设备时,就会想当然,按照自己的理解来使用。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健身器材普遍“停用”。由于年久失修,一些健身器材虽然“缺胳膊少腿”,但仍然“带病工作”,很容易造成“伤病”。人”,带来安全隐患。
根据国家标准《户外健身器材通用安全要求》(GB 19272-2011):健身器材从生产、维护到保养都有明确的规定,也有相应的保质期。例如,户外健身器材长年经受风吹雨打。不仅要求设备具有良好的防松动、防水性能,而且要求表面质量高,避免出现毛刺、脱漆、生锈等现象。以及其他现象。通常,这些设备在使用两三年后就会开始损坏。根据设备的不同,其使用寿命有一年、两年、三年等不同,一般最多使用八年就报废了……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iguoci.com/html/tiyuwenda/9252.html